中新网金华11月8日电 题:“兵记者”的炼成路:多一份坚持就多一分收获
11月8日是第21个中国记者节。在部队也有这样一群人,整天揣着采访本、扛着“长枪短炮”奔波在军营,用镜头和文字对准练兵备战的士兵,展现“最可爱的人”风采。他们就是被称作“兵记者”的部队新闻报道员,驻金某部战士韩海建正是其中之一。
捕捉军营瞬间的韩海建。受访者提供
“兵记者”是如何炼成的?说起这个话题,从“零”起步的韩海建感慨颇深:“不是因为成功才坚持,而是坚持了才成功。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。”
从“零”起步 一步一个脚印前行
高中时期的韩海建,写的作文曾被老师评价为“一塌糊涂”。入伍后,他第一次写新闻是被时任指导员“逼着”写出来的。指导员的评价让韩海建记忆犹新:“想法很好,字也漂亮,但这个事件内容写的牛头不对马嘴啊!没有章法可言!”
看着战友们憋得通红的笑脸,韩海建恨不得钻到地底下。一向要强的他也下定了决心:一定不能让别人“看扁”。从那时起,韩海建坚定了一个信念,到哪都要坚持读报、看新闻。而让他感到犯难的是,那段时间需要备战考核、学习新军事技能……身心俱疲的韩海建经常头一挨着枕头就进入了梦乡。
难道就这样认输吗?韩海建一想到战友们的“嘲笑”和排长的打趣,他决定,再苦再累都要咬牙坚持。带着执着的信念,他很快调整状态,利用休息时间和节假日,把研读重要报纸和阅读新闻书籍及重大评论等当成必修课。周末放假,当别人外出,他却把精力放在跑营采访和写稿上,还把自己关在学习室,学习新闻理论知识。如今,他整理的各类报纸、作品剪贴本已有8本多。
白天,当集合的哨音吹响,韩海建跟随战士们在一线练兵场采集素材,有时为了拍出一张好图可以蹲好几个小时;夜幕降临时,他又对着电脑屏幕“码字”、整理图片,以独特的视角定格战友们的训练剪影,记录下部队的精彩难忘瞬间。为了采写更鲜活的人物事例,他有时会反复推倒重来撰写稿件。
从基础学起的韩海建在每天训练结束后,还会利用晚上和课余时间挖掘单位新发生的有趣事情,在网上搜集优秀新闻作品,从标题、导语、正文等模仿起步。
慢慢地,经过打磨的韩海建变得越来越自信,一有时间就和官兵“唠嗑”,带着问题和思考融入他们,与他们打成一片。
“酸甜苦辣”化作记忆重新出发
成长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。像韩海建这样没经过专业培训的新闻报道员,常有一连几月“上”不了一篇稿的苦闷和失落。
刚担任新闻报道员时,由于没有写作经验,他撰写了很多稿件都石沉大海,但依旧坚持。那段时间,韩海建经常勉励自己:“没有汗水,哪有收获;没有射门,哪会进球!”
就这样,无论白天黑夜,韩海建还是会坚持写作,写好的稿子遭到否定时也不退缩。看到编辑记者提出的修改意见后,他又会开始重新打磨……
“白天跑训练场,脚打后脑勺,晚上我就在地窝子里打腹稿,有时站完岗,三更半夜还爬起来借着手电光写稿。”他说。
苦尽甘来。慢慢地,一些新闻媒体上出现了他的名字。韩海建坦言,从一名新闻“门外汉”到“兵记者”,一支支水笔、一组组镜头、一个个画面见证着他这些年的特殊军旅生涯。
演训时的跋山涉水、拉练时的百里行走,韩海建说,哪有战士们活动的画面,他就去哪里,“离战士们近,就有贴地气、冒热气、有‘兵味’的新闻。”
“累吗?”“累”“值吗?”“值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韩海建说,“要化‘掌上笔’为‘手中枪’,将身边人身边事记录下来,将战士们平凡的故事讲给大家听。”
尽管一路坎坷,但看着一篇篇新闻稿件被刊发采用,一个个精彩瞬间被呈现出来,韩海建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,“每当战士们拿着手机刷着自己在媒体上露出的笑容,那一刻,不管这条路走的多么艰辛,我觉得值。”
下月,韩海建服役期将满,他即将告别第二故乡,收拾行囊再出发,“很庆幸自己能与新闻宣传这份事业结缘,我将珍视军旅的锻炼,心怀敬畏,保持信念,重新出发。”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