页面中每发送一次HTTP请求,都需要完成请求+响应这个完整的HTTP事务,会消耗一些时间,也可能会导致HTTP链接通道的堵塞,为了提高页面加载速度和运行的性能,我们应该减少HTTP的请求次数和减少请求内容的大小(请求的内容越大,消耗的时间越长)
1、采用CSS雪碧图(CSS Sprit / CSS 图片精灵)技术,把一些小图合并在一张大图上,使用的时候通过背景图片定位,定位到具体的某一张小图上
.pubBg{ background:url('../img/sprit.png') no-repeat; background-size:x y; /*和原图的大小保持一致*/ } .box{ background-position:x y; /*通过背景定位,定位到具体的位置,展示不同的图片即可*/ } ... <div class='pubBg box'></div>
2、真实项目中,我们最好把CSS或者JS文件进行合并压缩;尤其是在移动端开发的时候,如果CSS或者JS内容不是很多,我们可以采取内嵌式,以此减少HTTP请求的次数,加快页面加载速度;
1)CSS合并成一个,JS也最好合并成一个 2)首先同过一些工具(例如:webpack)把合并后的CSS或者JS压缩成 xxx.min.js,减少文件大小 3)服务器端开启资源文件的GZIP压缩 … 通过一些自动化工具完成CSS以及JS的合并压缩,或者再完成LESS转CSS,ES6转ES5等操作,我们把这种自动化构建模式, 称之为前端“工程化”开发
3、采用图片懒加载技术,在页面开始加载的时候,不请求真实的图片地址,而是用默认图占位,当页面加载完成后,在根据相关的条件依次加载真实图片(减少页面首次加载HTTP请求的次数)
真实项目中,我们开始图片都不加载,页面首次加载完成,先把第一屏幕中可以看见的图片进行加载,随着页面滚动, 在把下面区域中能够呈现出来的图片进行加载 根据图片懒加载技术,我们还可以扩充出,数据的懒加载 1)开始加载页面的时候,我们只把首屏或者前两屏的数据从服务器端进行请求(有些网站首屏数据是后台渲染好,整体返回给客户端呈现的) 2)当页面下拉,滚动到哪个区域,在把这个区域需要的数据进行请求(请求回来做数据绑定以及图片延迟加载等) 3)分页展示技术采用的也是数据的懒加载思想实现的:如果我们请求获取的数据是很多的数据,我们最好分批请求, 开始只请求第一页的数据,当用户点击第二页(微博是下拉到一定距离后,再请求第二页数据…)的时候在请求第二页数据…
4、对于不经常更新的数据,最好采用浏览器的304缓存做处理(主要由服务器端处理)
例如: 第一次请求CSS和JS下来,浏览器会把请求的内容缓存起来,如果做了304处理,用户再次请求CSS和JS,直接从缓存中读取, 不需要再去服务器获取了(减少了HTTP请求次数) 当用户强制刷新页面(CTRL+F5)或者当前缓存的CSS或者JS发生了变动,都会从新从服务器端拉取 … 对于客户端来讲,我们还可以基于localStorage来做一些本地存储,例如:第一次请求的数据或者不经常更新的CSS和JS, 我们都可以把内容存储在本地,下一次页面加载, 我们从本地中获取即可,我们设定一定的期限或者一些标识,可以控制在某个阶段重新从服务器获取
5、使用字体图标代替一些页面中的位图(图片),这样不仅做适配的时候方便,而且更加轻量级,而且减少了HTTP请求次数(类似于雪碧图)
6、如果当前页面中出现了AUDIO或者VIDEO标签,我们最好设置它们的preload=none:页面加载的时候,音视频资源不进行加载,播放的时候再开始加载(减少页面首次加载HTTP请求的次数)
preload=auto:页面首次加载的时候就把音视频资源进行加载了 preload=metadata:页面首次加载的时候只把音视频资源的头部信息进行加载 …
7、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数据通信的时候,我们尽量采用JSON格式进行数据传输
[优势] 1)JSON格式的数据,能够清晰明了的展示出数据结构,而且也方便我们获取和操作 2)相对于很早以前的XML格式传输,JSON格式的数据更加轻量级 3)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支持JSON格式数据的处理,处理起来非常的方便 真实项目中,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基于JSON,我们尽可能这样做,但是对于某些特殊需求(例如:文件流的传输或者文档传输), 使用JSON就不合适了
8、采用CDN加速
CDN:分布式(地域分布式)